国标研制专家指导我院公示语翻译工作坊
作者: 添加时间:17-11-30 16:56:59 点击数:
11月28日上午,应邀来我院讲学的南京农业大学王银泉教授对我院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项目《荆州市旅游景点公示语规范调查与研究》(立项时间:2017年09月)进行了细心指导,这也是我院公示语翻译工作坊的第一次活动。
王银泉是教育部、国家语委《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国家标准研制专家,也是我国公示语翻译的知名专家,他凭借着对公示语翻译以及相关领域的丰富专业知识背景,对我院创新实践训练项目课题组的同学进行了极具针对性的指导,他首先要求同学们必须阅读文献,搜集至少五十篇该方向的代表性论文,厘清一些关键概念,对文献进行分类,包括研究所涉及的领域、研究所采用的方法、研究所依托的理论等等,然后再进行讨论与分析。王银泉的这一指导,实际上就是针对大学生论文写作中的关键环节的文献综述的撰写方法的专业性很强的辅导。
王银泉随后介绍了《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国家标准的研制情况,要求课题组成员厘清公示语翻译的常见错误类型,然后根据自己搜集到的错误公示语译文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再根据国标,提出建议译文。在此过程中,他特别提到了地名翻译中的“街”、“路”等通名翻译的法律法规依据以及现实执行中的混乱现象,要求学生们在荆州范围内关注地名翻译的规范性和一致性问题。
王银泉最后指出,以公示语翻译作为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项目意义非凡,一方面,因为公示语翻译研究比较容易入门,属于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翻译训练,可以成为指导本科生研究生从事创新实践训练项目的热点对象,更可以成为检测我国高校英语学习成效的一面镜子,外语教学有没有做到学以致用,公示语翻译的成败就是最好的说明。同时,公示语翻译还让我们反思外语教学的目的,尤其是必须审视外语学习是以应用还是以考试作为学习目的,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另一方面,公示语翻译不仅仅是简单的纠错活动,它关系到国家形象构建、中国文化走出去、地域文化对外传播(比如楚文化)、国家外语服务能力、外语教育政策、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ESP教学、社会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密切相关。通过对公示语翻译研究的提档升级,我们可以充分体现大学之用,尤其是体现对接国家战略、服务社会需求的经世致用。
王银泉最后细致耐心地回答了课题组的同学们提出的针对性问题。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收获满满,不但使得下一步行动方案得到了很好的明确,更是对自己从事的这一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有了极大的提升。
我院院长谈宏慧教授参与了工作坊的总结活动,指出公示语翻译活动不仅有利于促进我院的外语教学和翻译实践,打造科学研究特色方向,同时更是体现了大学对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服务作用,充分反映了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三大职能。
王银泉教授简介:
王银泉是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外国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带头人,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点长,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MTI)学位点点长,南京农业大学典籍翻译与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创始主任暨首席专家, 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国家标准研制课题组专家,中国翻译协会对外话语体系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英译主要审定人,文化部中国文化译研网(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与翻译研究中心)顾问专家,江苏省科技翻译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国际性学术组织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翻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高校海外汉学研究学会创始理事江苏省高校外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翻译协会常务理事、南京翻译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员等,入选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一级学科排行榜(一级学科第66名,二级学科第22名),有3个年度进入我国外语学科高被引作者前20名(其中一次第9名),在SSCI/A&HCI双收录杂志English Today(剑桥大学出版社)发表论文2篇,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国翻译》、《光明日报》(1篇)、中央党校《学习时报》(1篇),《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内参)(1篇)、《中国社会科学报》(3篇)、《中国外语》、《外语界》、《外语教学》、《国际汉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等重要报刊发表各类论文105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90篇,CSSCI来源期刊文章31篇。另发表有中国日报网站专栏文章77篇。独立出版专著、译著和教材9部,参编3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国家语委课题2项,获得省级成果奖3项,主要研究兴趣包括 外语教学研究、公示语翻译、新闻翻译与对外传播话语、中医翻译与中医文化国际传播、传教士汉学翻译与中西文化交流史、南京大屠杀史料翻译与研究。